最新出版的中宣部《党建》杂志第5期“理论微宣讲”专栏,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刊发了毕普云《宣讲提纲》和两篇宣讲文章:许立清《小小香芋万千情》、吴清光《村里回来了年轻人》。以下为3篇文章全文。
海南省三亚市博后村一角。2013年4月,习总在博后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形势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任务。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
(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农业是的基础。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总的要求是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强调精准、因地制宜,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提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效力效能。
(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习总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二)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
(三)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提升。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
(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八月的海南,酷暑难耐,但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的五一村却是一派“微风翻翻芋叶白”的诗意景象 。粗晒、称重、装箱、转运,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远道而来的香芋采购商天还未亮就在路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小小香芋真正是五一村的致富“金芋”!
说起五一村的香芋,那可不简单!早在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一支农业科研团队曾带着荔浦芋种苗,在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的五一村种出了鲜美的香芋。后来,香芋种植中断,香甜的滋味成了当地村民的难忘回忆。2014年,五一村村民吴其东在田间偶然拾得9株香芋种苗,回味起多年前吃香芋时的满足感,年过六旬的他如获至宝。经过近3年培育,2016年,吴其东已经种植了5亩共3万多斤香芋,为他带来了8万余元的收入。看到种植香芋让吴其东的日子越过越好,龙泉镇政府积极鼓励吴其东分享经验,带领乡亲们种植香芋,可村民们却犹豫不定,谁也不敢轻易尝试。
为了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干部们每天天不亮就急匆匆地往村里赶,抢在村民出门务农之前到达,给大家伙儿讲政策、算收入,一路从村民家里聊到田间地头。一天走村串户下来,身上的衬衫湿了干、干了又湿,午饭更是经常拖到日落时分才能吃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部分村民终于被说动,加入了种植香芋的行列。
芋苗种上后,芋田便成了家。种植户们和镇村干部总是一有时间就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有时摸摸土干不干,有时翻翻芋叶有没有长虫子,镇政府还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定期查看芋苗长势,小小香芋成了大家共同呵护的至宝。令人欣喜的是,种植第一年香芋就迎来了大丰收。一个个又大又圆的香芋不断刷新纪录,最大的一个竟重达10斤。口感粉糯、香甜美味的香芋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许多客商甚至开始预订下一年的香芋。
收获是最好的例证。村民们尝到了种植香芋的甜头,种植的信心也更加坚定,纷纷扩大了种植面积。不仅如此,当初不愿种植香芋的村民也主动加入了进来。从一开始的几亩、几十亩,到如今,五一村已带动周边5个村将香芋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00余亩。
香芋越种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如何实现香芋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了摆在大家伙儿面前最紧迫的问题。为此,镇政府指导村委会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并注册了公司,实现了市场化运营。为了提升香芋的口感,镇政府还聘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和生产全过程管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一村的水利设施完善了,村道拓宽硬化了,前来收购的客商将货车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去年年底,龙泉镇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使用,助推了香芋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香芋种植在五一村逐渐成为现实。
钱袋子鼓了,村民的精气神也更足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杂草不见了,乱耕乱建消失了,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村民选择返乡创业,大街小巷的欢声笑语又多起来了,小小香芋让五一村在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远。谈起现在的日子,乡亲们满是感激;畅想未来的生活,乡亲们满怀希冀。
习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一颗小小的香芋,寄托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着党和政府对亿万农民群众的万千深情。回望过去,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且看今朝,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画卷正在生动绘就。
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卜厚村是一个拥有独特火山风貌、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外出就业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常住人口1200多人的卜厚村只剩下二三百人。村里大量的田地撂荒,环境卫生变得脏乱差,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家,卜厚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10年,几名离开家乡的澄迈大学生聚在一起,一边诉说思乡之情,一边谋划创业之路。有人提出:“现在澄迈政府有针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不如我们回乡谋发展,投身乡村建设吧!”几名年轻人一拍即合。就这样,卜厚村大学生吴一凡带着10余本山羊养殖书籍从海口市回到了家乡。他向县里申请了10万元创业无偿资助金,把养殖黑山羊作为自己创业的起步。通过去大型养殖场观摩和自学钻研,吴一凡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黑山羊养殖技术,他养殖的黑山羊从10只发展到1800余只,吴一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黑山羊养殖大户。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是富。2016年,吴一凡吸纳101户贫困户进入他创办的澄迈牧流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养殖培训和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的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提振了亿万农民的信心。通过读文件、学政策,吴一凡和村民们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2018年,吴一凡联合7名返乡大学生和全体村民整合村里的土地资源和闲置的生产资源,依托卜厚村独特的火山田园风光打造博厚古村共享农庄,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和三产融合发展。现在的卜厚村,产业旺了,环境美了,人气足了,乡亲们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在澄迈,像吴一凡这样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年轻人还有不少。80后小伙徐取俊在外打拼多年后选择返乡创业,依靠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农人”王成军放弃高校教师的工作回到家乡,通过秸秆回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一根根不起眼的“稻草”变废为宝,带动近千名老乡增收致富。这些活跃在乡土大地上的年轻人,在乡村的田野里播种梦想,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磅礴动能。
习总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如今的澄迈县,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扎根乡间沃野,充分挥洒智慧和汗水,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一曲曲铿锵嘹亮的青春之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400-8650-222 1375563891@qq.com
www.gxdysw.com 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